内部审计的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旨在保障单位或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财产清查只是定期核对财产物资,通过是否账实相符,来检查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但设立了内部牵制制度,并不能保证其一定得到有效执行;期末账实相符,也不能必然保证内部牵制制度已经有效运行。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包括内部牵制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方能确保内部牵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预防保护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会计部门工作的在监督,有助于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2、服务促进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情况,工作便利。因此,通过内部审计,可在企业改善管理、挖掘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评价鉴证作用
内部审计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经营管理分权制的产物。随着企业单位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增多,对各部门经营业绩的考核与评价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各部门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和意见,起到评价和鉴证的作用。
要提高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业自律与引导。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当局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权力。
(1)、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业自律与引导
中国的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内部审计方面的理论知识体系,包括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加深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性质、职能及自身定位的认识,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上岗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在行业内部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及自律机制,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在社会上建立足够的声誉,进而形成一定的职业性权威。
(2)、管理当局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权力
企业的管理当局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权力,使之与其承担的责任相配比,以形成足够的管理性权威,便于内部审计行使权力和履行责任,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审计的内容
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差异也很大,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规模、结构及管理当局的要求。通常,与内部审计的涵义相对应,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四个方面的内容。1。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尤其是其中的内部牵制制度的健全性、恰当性及有效性,监督其运行,并提出改进建议。
2、检查、监督和评价财务和经营信息。具体包括用于确认、计量、分类和报告该类信息的措施,以及对某些项目的具体查询,包括详细测试交易、金额和范围;
3、检查、监督和评价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包括企业的非财务控制;
4、检查、监督和评价对法律、规定和其他外部要求的遵循情况,以及对管理当局政策、指令和其他内部要求的遵循情况。
而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的内容则具体包括六个项目。
1、查明企业内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2、查明企业资产核算是否健全,并保证资产不受任何损失;
3、检查和评价会计、财务和其他控制职能是否健全和充分;
4、查明企业的政策、计划和规章制度是否认真执行;
5、评价企业各部门完成各项任务的质量;
6、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建议。